主页 » VIP » 市场 » 点评 |
中国信贷正在枯竭,“明斯基时刻”已经近在眼前
2014-03-27, 10:35 PM | |
汪涛则认为,担忧中国马上就会出现信贷紧缩或经济硬着陆是杞人忧天。外部环境日渐改善,国内消费依然稳健,这些都可以支撑经济增长。如有必要,决策层也可能放松政策。最后,整体信贷增长将继续支撑固定资产投资。 中国会不会迎来“明斯基时刻”?这个看似遥远貌似又很近的宏大命题近日在国内引起了一阵骚动。 大摩高调表示,中国已经面临“明斯基时刻”,而瑞士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则极力认为,中国“明斯基时刻”尚未到来,并罗列出多个理由称,看空中国经济前景的人士是错误的。 近日,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指出,当下的中国,大批债务即将到期,借款人资金吃紧,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收紧,市场利率攀升,投机信贷和旁氏信贷当道。这些现象都昭示着,中国信贷正在枯竭,“明斯基时刻”已经近在眼前,GDP增长或将降至5%。 所谓“明斯基时刻”是指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海曼·明斯基所描述的时刻,即资产价值崩溃时刻。明斯基认为,随着市场上投机性信贷和旁氏信贷的增加,信贷环境恶化,金融系统出于避险考虑收紧信贷,当经济体系提供的贷款已经不足以支撑流动性需求时,就会出现“明斯基时刻”。一句话概括,“明斯基时刻”是市场繁荣与衰退之间的转折点。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中,大摩曾经发表报告中,过去几年中国靠信贷和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一旦信贷和投资停止将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幅放缓。 大摩表示,近几周通过实地考察和对中国的影子银行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坚信中国正在接近“明斯基时刻”,随着越来越多的贷款被用作非生产性投资和用来偿还旧债,中国经济的信贷生产效率已经恶化。 基于此,大摩判断,在未来两年内,中国的GDP增长可能会从7.7%下降至5%,并且中国增速放缓严重冲击到全球经济,全球企业的盈利能力将随之大幅下降。 而汪涛则认为,担忧中国马上就会出现信贷紧缩或经济硬着陆是杞人忧天。外部环境日渐改善,国内消费依然稳健,这些都可以支撑经济增长。如有必要,决策层也可能放松政策。最后,整体信贷增长将继续支撑固定资产投资。 事实上,近来市场确实对中国经济表示的担忧,这主要基于1-2 月宏观数据疲弱,信托/企业债违约事件增多,信贷收紧可能对拖累房地产行业,以及“热钱”可能消退。 但是汪涛认为,这些并不会改变改变她对今年主要经济增长动力的判断。她称,既然决策层将全年 GDP 增速目标设定在 7.5%,这意味着宏观政策将保持中性,不会显著收紧货币和信贷政策。如果经济增长出现进一步放缓,预计政府会加大财政支出、加快推进能够促进增长的改革、甚至必要时放松房地产调控,从而实现其经济增长目标。 她认为看空中国经济前景的人士出现误判的原因包括以下5点: 1、过于关注1-2月份的经济数据。受春节因素影响,年初经济活动往往比较疲弱,不能用以预测年内剩余时间的情况。出口方面,可能是由于天气异常恶劣,今年年初美国经济增长也有所下滑,但相关数据仍支持我们对于美国资本开支将出现回升的观点。 2、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是可控的。虽然影子银行信贷违约情况可能增加,不过由于行业杠杆率并不太高,金融系统流动性充裕,而且政府可能介入兜底,这均意味着系统性风险依然可控,不太可能发生突然的去杠杆。 3、关于信贷增长的担忧被夸大。虽然,政府正试图针对影子银行系统实施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但政府仍希望保证足够的信贷增长来支撑实体经济活动。因此,金融监管及地方债控制的力度将相对温和,预计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将稳健增长 16%。 4、没有必要担忧房地产政策收紧。我们预计政府将维持房地产政策稳定,并增加保障房供给和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支持房地产建设活动,由此判断2014 年房地产活动放缓的幅度将比较温和。 5、虽然“热钱”可能会消退,但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较大,拥有3.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足以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另外,决策层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是下调目前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20%)来对热钱消退对国内流动性的影响,进而避免信贷紧缩。 | |
评论数::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