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top
主页 » VIP » 市场 » 黑马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正在开启长期的巨大变革,行业面临长期的景气度提升
2014-05-25, 3:53 PM
医疗服务行业是服务性行业,服务的对象是人。这决定了该行业的供求关系变化与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息息相关。现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退渐成趋势,这意味着中国人对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在上升。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的患病几率会逐渐上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主要多发疾病。而人口老龄化会使得老年人口占人口比例逐渐上升。患病几率和患病人口比例的提升为医疗服务行业提供了潜在或实际的需求增长。

潜在需求转化成实际需求,治疗意识、资金保障和服务提供将是主要实现路径。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人对疾病的治疗意识有了非常快速的提升。现在各类传媒平台上,养生医疗类节目非常普遍,收视率也相对较高,这反映出了普通民众对疾病治疗有更多的主动诉求。这种诉求已经主动或被动的提升了。

收入的持续增长,特别是老年人的储蓄积累,为健康诉求的释放提供了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医保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能够直接地将更多人群的医疗潜在需求释放。中国现阶段虽然存在医保收入和支出不平衡的长期压力,但近十年来看问题不大。中国近年来医保总收入和总支出水平快速增长,收入增速水平稳定在20-30%之间。

政策转变打开投资大门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束缚了中国医疗服务的效率。包括: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医疗机构收入模式错乱和社会属性制约效率。中国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态度近年来有重大转变。

在中国,医疗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严重。由于资源过度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病患就诊甚至只是配药,都倾向于去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中心虽然也承担了相当负荷,但结构矛盾相当突出。看病难的社会印象由此产生。

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由来已久,不但滋生了相当的腐败问题,也制约了医疗服务效率。药价虚高、过度配药和医保支出负担重等问题都因此而出。

此外,中国医院性质结构中,大部分是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占比相当少,社会属性造成了该行业本身更倾向于事业单位属性,由此出现的问题是行业整体效率相对低下。这既体现在很多医院入不敷出,过度依赖当地财政,也体现在行业资源配置优化程度较低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行业贿赂调查力度,同时不断出台措施进一步鼓励多元化办医。比如,《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2013年10月份发布,《意见》取消了非公立服务项目的定价限制,要求加快多元办医格局,加快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改制试点等。今年,《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先后发布,这两份文件分别要求控制公立医院发展规模,留出社会办医发展空间,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以及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为非公立医院打开盈利空间。

这一系列举措的实际意义是,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正在经历从传统的严格管制到逐步放开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正处于新一轮启动和加速之际。这不但打开了医疗服务行业结构性的增长空间,也意味着双轨制下一种套利模式的形成。

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随着中国对医疗服务行业多元化发展的鼓励和支持,很多资本都在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各种医疗服务领域。

从资本属性来看,PE/VC、产业资本和上市企业都在积极进入该领域。就上市公司而言,介入该领域起步很早,近年开始逐步加速。上市公司中,金陵药业、开元投资、复星医药、信邦制药、马应龙等都介入了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南京医药等则切入药房托管领域。

从介入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新建医院、兼并收购、转制收购和托管。这四个途径中,新建医院投资和培育周期长,前期投资较大,但产权和控制权明晰,有利于管理系统的打造;兼并收购可以较快介入,但可投资标的较少,收购竞争充分。这两个主要是收购私立医院,因私立医院产权关系简单,新建和收购容易操作。对于公立医院,现在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参与改制入股,这种模式主要看当地政府的积极性和态度,如果顺利的话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参股,原有资源也可以轻松获得,但厘清产权关系和给予适当估值存在不确定性。另一种是托管,这种方式进入快速,前期投资也相对较小,但不涉及医院产权,仅仅收取稳定的托管费,属于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方式。

从介入的标的属性来看,现在主要分为综合私立医院、私立专科连锁、转制公立医院和医疗服务产业链延伸等。综合性医院的介入对介入者有较高的综合能力要求,包括与政府的协调能力、医院的管理、品牌、人才和运营能力等。私立专科连锁则更看重品牌、人才和模式的可复制性,这意味着除了品牌优势外,还要有相当成熟的流程和人才培养或获取机制,以便在复制扩张连锁的过程中,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品牌的可靠性。医疗服务产业链的延伸则看重是否具有核心优势,这种优势未必是全面的,只要能切入一个或多个环节即可,比如有供应链优势的可切入药房托管,在诊断领域具有优势的可切入医学诊断环节等等。

多种多样的切入方式和介入标的各有优劣,并不能一言断定某种方式更具投资优势。市场可能更倾向于有成功案例和经验,资本实力雄厚有扩张能力,以及对行业熟悉的投资品种。比如金陵药业此前参与公立医院转制有两个相当成功的案例,其经验、能力和政府协调能力可被视作核心优势和可复制的关键。再比如复星医药多年在该领域的积淀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可以帮助公司顺利兼并收购优质医院。而类似爱尔眼科、马应龙等都在各类细分领域具有专业优势。

不管哪种方式哪种标的,对于二级市场而言,最主要的推动力应该是来自于上市公司收购。收购兼并是一种成熟的外延发展手段,也是市值、收入和盈利预期迅速扩大的主要途径。资本市场相对喜欢这一类方式。因此,投资中国医疗服务行业,上市公司现有业务并非考量重点,而是要看上市公司能否成为一个医疗服务领域资源获取、整合和优化的平台。
分类:: 黑马(523)
评论数:: 0
Only registered users can add comments.
[ Sign Up | Login ]
content top
Free web hostinguCoz